下堂妻自救手册 第253节
Backup site:https://i.powenxue.com
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。
市井百姓不比上层,家里多一个劳动力就多一分安稳保障。
大部分郎君都愿意自家媳妇儿有挣钱分担家庭重担的本事,一部分人觉得没面子,但在生存面前,还是实际重要。
朝廷经过事实考察后,政事堂的老迂腐们仔细商议一番,觉得可以先拨小部分款试水,再看是否可以推行。
姜阁老的奏章送到李珣手里,他去永春宫时顺便带了去。
林秋曼看过后,拍大腿道:“这群老迂腐真真是可爱!”
李珣端起茶碗,“你别高兴得太早,我那一撇还没落下呢。”
林秋曼指了指他,啐道:“五郎抠门得要命。”
李珣抿嘴笑道:“政事堂不是给你抠银子出来了吗,你还叫。”
林秋曼喜笑颜开,暗搓搓地跑上前亲了他一下。
李珣忽然也觉得高兴。
那近千名女郎为她请命不是白请的,因为她值得。
第182章 番外:女社
成功从国库里掏出银子,三位女郎在华阳府聚了一回。
华阳喝得微醺时说漏了嘴。
“当初楚王用美色蛊惑先帝,将其毒杀,我恨得彻骨。他虽也是李家宗族,到底比不上自己的亲兄弟,与其让旁支捡了便宜,还不如五郎上位。”
一旁伺候的郭嬷嬷干咳一声,提醒道:“主子失言了。”
华阳愣了愣,随即笑道:“醉了,醉了。”
林秋曼立马岔开话题,问:“长公主与宋御史如何了?”
华阳:“还行,就这样相处着挺好。”
林秋曼:“没打算给他驸马之位了?”
华阳:“就这样耗着吧,他不屑,我也不屑,都挺好。”
周娘子忽然问:“二娘往后不打官司了,又当如何?”
林秋曼兴致勃勃道:“你这一提,我倒有个想法。对于女郎们来说,两口子闹到公堂上必然是万不得已的,若是做一个官方的援助岂不快哉。”
周娘子:“说来听听。”
林秋曼:“有时候各乡镇街道的里正会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杂事,我也想仿里正,做一个专门处理婚姻矛盾,家暴等事务的机构来。”
“这个机构专门处理女郎们在婚姻中遇到的难处,还包含虐童弃子之类的事务。它属于官方的,权威的,公正讲道理的,对过错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”
“如果通过这个机构还是无法调解,那便直接援助上公堂,明府也可以根据机构提交的信息做辅助判断。”
说白了,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妇联,如果找了妇联还解决不了问题,妇联直接援助你上公堂。
周娘子听得似懂非懂,林秋曼耐心解说。
郭嬷嬷倒是听得明白,赞道:“娘娘这主意好,比上公堂更柔和,也更易让人接受。”
林秋曼高兴道:“嬷嬷也是这样认为的吗?我也觉得闹到公堂上多半是撕破脸的无奈之举,但还有一些其他矛盾是可以调解的。只有家庭稳固了,才能兴旺,促进人口增长,社会安定。”
华阳摆手道:“我一听你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头大。”
周娘子:“奴却有兴致!”
林秋曼试探道:“不如我俩来做这个,我拿私库的银子来做。”
周娘子:“那敢情好!”
回去后林秋曼把自己的想法同李珣说了,先前为了华阳馆费了不少心思,原本以为这回又会被他洗涮,谁知他居然爽快的赞许了,并且还替她想好了名字:女社。
林秋曼简直受宠若惊,一骨碌从床上坐起身,披头散发道:“太阳打西边出来了,你什么时候变得像个人样儿了?”
李珣也坐起身,“说得我好像一点都不讲道理似的。”
林秋曼把头发撩到耳后,啐道:“那华阳馆,我们费了多少心思,才从你兜里掏了银子,跟守财奴似的,抠得要命。”
李珣:“那跟女社不一样,你当年既然能得近千位女郎请命,可见她们是拥护你上公堂替她们讨公道,是有这个需求的。”
林秋曼半信半疑,“你就这般通情达理?”
李珣:“我认为女社的存在很有必要性,一来耗不了多少人力钱银,二来如果靠它可以解决大多数家庭矛盾,挺好。家庭稳固了利于添丁,促进人力增长,社会安定,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。”
听了这番话,林秋曼振奋不已。
李珣抿嘴笑,“自家媳妇儿想做的事情,我岂有拖后腿的道理。”
林秋曼被哄得心花怒放,直接把他扑倒。
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她爱死这个男人了!
第183章 番外:白首
当初吴嬷嬷一生忠主,去世后李珣暂时将她葬在晋王府。如今他成了皇权之主,顺理成章将吴嬷嬷的坟迁移到了昭妃身边。
迁坟仪式完毕后,众人挨个祭拜。
回宫没隔多久林秋曼发现揣了崽,李珣可高兴了。
她这一生只生过两胎,一个小皇子,两个小公主,孪生的。
原本林秋曼幻想着她能做一个慈母,结果她失败了。
李珣在表面上尊礼守节,实则骨子里是个反叛的人,林秋曼更不消说。
这样的两个人,生出来的崽一个比一个叛逆。
林秋曼愁坏了。
永春宫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,就像她当初提着棍子追着打林竞一样,现在换成了打自家的崽子。
以前她受不了礼仪教条,现在她试图用礼仪教条来规范子女,让他们别那么不听话。
李珣则恰恰相反。
以前他深受礼仪教条的约束,活得没有自我,他自然不希望子女也走他曾走过的路,完全采取放养的方式。
当然,是有底线原则的放养。
林秋曼觉得圈养好,李珣觉得放养好。
两人的矛盾出来了。
如果说林秋曼是诸多现代社会望子成龙的家长,那李珣就是佛系散养。
权力和后宅家庭他是分得非常清楚的,什么年纪就得像什么模样,平日里纵着,娇惯着,一旦他们闯了祸,不论男女,皆要自己承担后果,处罚得非常严厉。
孩子们知道他的底线后,便知道收敛了。
两个小公主的性格也养得跟男孩儿一样,敢作敢当,一点都不娇气,甚至还野得很。
华阳很是喜欢,经常带她们出去长见识。
有时候林秋曼很愁,为他们的未来担心。
李珣反而过来安慰她,家里有权有财什么都不缺,只要他们平平安安,快快乐乐,有一个温暖的成长记忆就行了,瞎操心什么。
在他的观念里,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好性格,豁达的,开朗的,积极向上的。
有底线的纵容,会让他们知道对错是非;受到责罚,会让他们懂得承担。
不论是小公主还是小皇子,皆一视同仁。
林秋曼觉得女儿家有时候还是不要太锐利。
李珣却不以为意,说道:“皇家养出来的孩子,就应该不怕事,有她老子给她撑腰,畏畏缩缩的不像话。”又道,“女儿家就要大气才好,家里头有这个底气。”
林秋曼撇嘴。
李珣握住她的手,“这宫里头的孩子生存得不易的实在太多,我期望他们能像平常人家的孩子那样,无忧自在,没有纷争,至少在长大后不会觉得遗憾。”
他吃过那些苦头,知道其中的滋味,不愿让下一代受到其害。
这是他愿意为之去努力的护佑。
待到中秋佳节,满城欢腾,那天晚上没有宵禁。
宫宴款待完亲友后,李珣还觉得意犹未尽,拉着林秋曼去了南边的钟楼赏月。
举目望去,整个京城全景尽收眼底。
一轮硕大的圆月高挂空中,明晃晃的,给夜色披上了一层银妆。
远处的烟花炮竹响个不停,那些绚烂多彩的烟火冲天而炸,如星辰般落入他的眼里。
李珣指着那片喧嚣,说道:“小时候啊,我日日盼着赶紧长大,从这儿飞出去,飞得越远越好。”
林秋曼歪着脑袋看他,“可是五郎却又选择回来了,且还要被困在这里头一辈子。”
李珣似乎也觉得不可思议。
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,常年握权柄,气质愈发沉稳豁达,甚至还有几分被世俗磨平的温润。
“早先我其实是有些怕的,毕竟这儿给我留下的记忆都不太好,不论是人,还是物,皆是不痛快的。”
“有的时候我常常在想,要怎样才能跟那些不痛快的过往道别。后来有了孩子们,我便悟了,那原本就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它成就了如今的我,虽然有些糟糕。”
“我回来后从未去过阿娘住过的殿里,因为害怕,怕看到那个谨小慎微,活得小心翼翼的李兰生。”
林秋曼环住他的腰身,没有说话。
李珣似乎有些感慨,“还好有你在,有你在身边,我便觉得心里头踏实多了。”
林秋曼:“我其实曾偷偷去看过。”
李珣:“……”
市井百姓不比上层,家里多一个劳动力就多一分安稳保障。
大部分郎君都愿意自家媳妇儿有挣钱分担家庭重担的本事,一部分人觉得没面子,但在生存面前,还是实际重要。
朝廷经过事实考察后,政事堂的老迂腐们仔细商议一番,觉得可以先拨小部分款试水,再看是否可以推行。
姜阁老的奏章送到李珣手里,他去永春宫时顺便带了去。
林秋曼看过后,拍大腿道:“这群老迂腐真真是可爱!”
李珣端起茶碗,“你别高兴得太早,我那一撇还没落下呢。”
林秋曼指了指他,啐道:“五郎抠门得要命。”
李珣抿嘴笑道:“政事堂不是给你抠银子出来了吗,你还叫。”
林秋曼喜笑颜开,暗搓搓地跑上前亲了他一下。
李珣忽然也觉得高兴。
那近千名女郎为她请命不是白请的,因为她值得。
第182章 番外:女社
成功从国库里掏出银子,三位女郎在华阳府聚了一回。
华阳喝得微醺时说漏了嘴。
“当初楚王用美色蛊惑先帝,将其毒杀,我恨得彻骨。他虽也是李家宗族,到底比不上自己的亲兄弟,与其让旁支捡了便宜,还不如五郎上位。”
一旁伺候的郭嬷嬷干咳一声,提醒道:“主子失言了。”
华阳愣了愣,随即笑道:“醉了,醉了。”
林秋曼立马岔开话题,问:“长公主与宋御史如何了?”
华阳:“还行,就这样相处着挺好。”
林秋曼:“没打算给他驸马之位了?”
华阳:“就这样耗着吧,他不屑,我也不屑,都挺好。”
周娘子忽然问:“二娘往后不打官司了,又当如何?”
林秋曼兴致勃勃道:“你这一提,我倒有个想法。对于女郎们来说,两口子闹到公堂上必然是万不得已的,若是做一个官方的援助岂不快哉。”
周娘子:“说来听听。”
林秋曼:“有时候各乡镇街道的里正会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杂事,我也想仿里正,做一个专门处理婚姻矛盾,家暴等事务的机构来。”
“这个机构专门处理女郎们在婚姻中遇到的难处,还包含虐童弃子之类的事务。它属于官方的,权威的,公正讲道理的,对过错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”
“如果通过这个机构还是无法调解,那便直接援助上公堂,明府也可以根据机构提交的信息做辅助判断。”
说白了,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妇联,如果找了妇联还解决不了问题,妇联直接援助你上公堂。
周娘子听得似懂非懂,林秋曼耐心解说。
郭嬷嬷倒是听得明白,赞道:“娘娘这主意好,比上公堂更柔和,也更易让人接受。”
林秋曼高兴道:“嬷嬷也是这样认为的吗?我也觉得闹到公堂上多半是撕破脸的无奈之举,但还有一些其他矛盾是可以调解的。只有家庭稳固了,才能兴旺,促进人口增长,社会安定。”
华阳摆手道:“我一听你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头大。”
周娘子:“奴却有兴致!”
林秋曼试探道:“不如我俩来做这个,我拿私库的银子来做。”
周娘子:“那敢情好!”
回去后林秋曼把自己的想法同李珣说了,先前为了华阳馆费了不少心思,原本以为这回又会被他洗涮,谁知他居然爽快的赞许了,并且还替她想好了名字:女社。
林秋曼简直受宠若惊,一骨碌从床上坐起身,披头散发道:“太阳打西边出来了,你什么时候变得像个人样儿了?”
李珣也坐起身,“说得我好像一点都不讲道理似的。”
林秋曼把头发撩到耳后,啐道:“那华阳馆,我们费了多少心思,才从你兜里掏了银子,跟守财奴似的,抠得要命。”
李珣:“那跟女社不一样,你当年既然能得近千位女郎请命,可见她们是拥护你上公堂替她们讨公道,是有这个需求的。”
林秋曼半信半疑,“你就这般通情达理?”
李珣:“我认为女社的存在很有必要性,一来耗不了多少人力钱银,二来如果靠它可以解决大多数家庭矛盾,挺好。家庭稳固了利于添丁,促进人力增长,社会安定,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。”
听了这番话,林秋曼振奋不已。
李珣抿嘴笑,“自家媳妇儿想做的事情,我岂有拖后腿的道理。”
林秋曼被哄得心花怒放,直接把他扑倒。
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她爱死这个男人了!
第183章 番外:白首
当初吴嬷嬷一生忠主,去世后李珣暂时将她葬在晋王府。如今他成了皇权之主,顺理成章将吴嬷嬷的坟迁移到了昭妃身边。
迁坟仪式完毕后,众人挨个祭拜。
回宫没隔多久林秋曼发现揣了崽,李珣可高兴了。
她这一生只生过两胎,一个小皇子,两个小公主,孪生的。
原本林秋曼幻想着她能做一个慈母,结果她失败了。
李珣在表面上尊礼守节,实则骨子里是个反叛的人,林秋曼更不消说。
这样的两个人,生出来的崽一个比一个叛逆。
林秋曼愁坏了。
永春宫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,就像她当初提着棍子追着打林竞一样,现在换成了打自家的崽子。
以前她受不了礼仪教条,现在她试图用礼仪教条来规范子女,让他们别那么不听话。
李珣则恰恰相反。
以前他深受礼仪教条的约束,活得没有自我,他自然不希望子女也走他曾走过的路,完全采取放养的方式。
当然,是有底线原则的放养。
林秋曼觉得圈养好,李珣觉得放养好。
两人的矛盾出来了。
如果说林秋曼是诸多现代社会望子成龙的家长,那李珣就是佛系散养。
权力和后宅家庭他是分得非常清楚的,什么年纪就得像什么模样,平日里纵着,娇惯着,一旦他们闯了祸,不论男女,皆要自己承担后果,处罚得非常严厉。
孩子们知道他的底线后,便知道收敛了。
两个小公主的性格也养得跟男孩儿一样,敢作敢当,一点都不娇气,甚至还野得很。
华阳很是喜欢,经常带她们出去长见识。
有时候林秋曼很愁,为他们的未来担心。
李珣反而过来安慰她,家里有权有财什么都不缺,只要他们平平安安,快快乐乐,有一个温暖的成长记忆就行了,瞎操心什么。
在他的观念里,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好性格,豁达的,开朗的,积极向上的。
有底线的纵容,会让他们知道对错是非;受到责罚,会让他们懂得承担。
不论是小公主还是小皇子,皆一视同仁。
林秋曼觉得女儿家有时候还是不要太锐利。
李珣却不以为意,说道:“皇家养出来的孩子,就应该不怕事,有她老子给她撑腰,畏畏缩缩的不像话。”又道,“女儿家就要大气才好,家里头有这个底气。”
林秋曼撇嘴。
李珣握住她的手,“这宫里头的孩子生存得不易的实在太多,我期望他们能像平常人家的孩子那样,无忧自在,没有纷争,至少在长大后不会觉得遗憾。”
他吃过那些苦头,知道其中的滋味,不愿让下一代受到其害。
这是他愿意为之去努力的护佑。
待到中秋佳节,满城欢腾,那天晚上没有宵禁。
宫宴款待完亲友后,李珣还觉得意犹未尽,拉着林秋曼去了南边的钟楼赏月。
举目望去,整个京城全景尽收眼底。
一轮硕大的圆月高挂空中,明晃晃的,给夜色披上了一层银妆。
远处的烟花炮竹响个不停,那些绚烂多彩的烟火冲天而炸,如星辰般落入他的眼里。
李珣指着那片喧嚣,说道:“小时候啊,我日日盼着赶紧长大,从这儿飞出去,飞得越远越好。”
林秋曼歪着脑袋看他,“可是五郎却又选择回来了,且还要被困在这里头一辈子。”
李珣似乎也觉得不可思议。
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,常年握权柄,气质愈发沉稳豁达,甚至还有几分被世俗磨平的温润。
“早先我其实是有些怕的,毕竟这儿给我留下的记忆都不太好,不论是人,还是物,皆是不痛快的。”
“有的时候我常常在想,要怎样才能跟那些不痛快的过往道别。后来有了孩子们,我便悟了,那原本就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它成就了如今的我,虽然有些糟糕。”
“我回来后从未去过阿娘住过的殿里,因为害怕,怕看到那个谨小慎微,活得小心翼翼的李兰生。”
林秋曼环住他的腰身,没有说话。
李珣似乎有些感慨,“还好有你在,有你在身边,我便觉得心里头踏实多了。”
林秋曼:“我其实曾偷偷去看过。”
李珣:“……”
